比特幣(BTC)今晨短暫觸及 107,000 美元,多項鏈上與宏觀趨勢指標也正在悄然轉變,突顯比特幣作為資產類別正從高波動的成長期,逐步邁向穩健吸資的成熟階段。
比特幣非流動供應量創新高
根據鏈上數據平台 Glassnode 的觀察,比特幣的「非流動供應量」(illiquid supply)已創下歷史新高。

這代表越來越多 BTC 被存放在長期未動用的錢包中,處於非交易狀態,反映出市場參與者愈加傾向「持有」而非頻繁交易。這不僅降低市場上的流通供給,也為價格在未來面臨需求上升時埋下潛在的供應衝擊因子。
比特幣 CAGR 持續下滑
另一方面,加密分析師 Willy Woo 近日也發布一項值得關注的趨勢觀察:比特幣的年化報酬率(CAGR)正持續下滑,說明 BTC 正從過去高速增長的「魔法獨角獸」邁入資產定價逐漸合理化的階段。
他指出,自 2017 年以來,比特幣年化報酬率已從數百個百分比,逐步下調至如今的 30–40%,並仍有下行趨勢。
Woo 強調,這一變化關鍵發生於 2020 年——即比特幣「機構化」的關鍵時點,當時不僅有企業如微策略大舉進場,主權國家亦開始進行比特幣儲備配置。隨著越來越多長期資本進入,比特幣正被市場視為自 150 年來首個全新「全球宏觀資產」,逐步吸收全球流動資本,直至達到價值均衡。
對於未來走勢,Willy Woo,在全球貨幣供給長期年增約 5%、GDP 年增約 3% 的背景下,比特幣的年化成長率最終將穩定在 約 8% 水準。他認為,這一趨勢的形成可能還需要 15 至 20 年,但在此之前,BTC 仍將持續是表現最強的長期可投資資產之一。Willy Woo:
「享受這趟旅程吧。即便 CAGR 正在下滑,但現階段幾乎沒有任何公開市場產品能在長期表現上與比特幣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