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 對早期新創失去興趣
2025 年以來,加密創投市場的資金重心明顯轉向「數位資產儲備」(DAT) 模式,幾乎所有大型募資案都與 DAT 有關,傳統加密創業輪次則明顯減少。根據《The Block Pro》數據,2025 年至今不含 DAT 與代幣銷售的加密創投輪次僅 856 筆,較去年同期的 1,933 筆下滑 56%。
雖然今年 1~8 月的總募資金額與去年相差不大(81.3 億美元降至 80.5 億美元),但若扣除 3 月幣安單筆 20 億美元募資,傳統創投金額僅剩 60.5 億美元,年減約 26%。
DAT 為何吸引資本
風投機構之所以看好 DAT,主因在於其能即時反映市場價格、相較傳統創投更快的流動性,以及在市價高於資產淨值(mNAV)時,能透過增發籌資買入更多加密貨幣,進一步推升每股淨值。
mNAV 的目的是衡量 DAT 股價相對於其持有的加密資產每股價值的比例,若交易溢價,代表市場願意支付超過實際資產價值的價格,為公司帶來再融資空間。
目前,流動性基金是主要參與者,一些 VC 則將 DAT 視為「資金停泊區」,等待理想的創投機會再轉投。Hack VC 聯合創辦人 Ed Roman 指出,短期吸引力明顯,但 Neoclassic Capital 聯合創辦人 Michael Bucella 認為,真正的考驗在於比特幣與山寨幣型 DAT 的 mNAV 倍數能否長期維持。
投資焦點回歸基本面
當前 VC 們普遍開始減少押注早期創投,轉而尋找具備明確價值捕獲與營收的協議。Bucella 與 Roman 都提到 Hyperliquid 作為範例,該專案將大量收入回饋給代幣持有人,成為新創標竿。
Pantera Capital 合夥人 Cosmo Jiang 表示,市場對「無基本價值代幣」的資金銷毀是一種健康的調整,迫使 VC 放棄以往「先發代幣、後想產品」的投機模式。Haun Ventures 合夥人 Diogo Mónica 則形容,「鐘擺已回到股權與營收,而遠離了『先發幣再想辦法』」。
Mónica 補充表示,過去泛濫的「灑網式」融資提案已被具備營收、合規與渠道的團隊取代,且多集中於穩定幣相關領域。Bucella 也認為,目前強勁創辦人的估值更合理,給予投資人更多談判空間。
潛力與低估領域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 VC 已撤地放棄投資早期加密新創。在潛力與低估領域方面,多數風投機構依然看好一些具長期成長空間的板塊。例如,去中心化實體基礎設施網路(DePIN) 因其概念新穎而備受關注、DeFi 收益型協議則被認為具備韌性,即使當前市值低迷,其營收模式已被驗證。
此外,零知識技術(ZK)在將鏈下資料引入鏈上應用中展現了巨大的潛力。除此之外,鏈上知識產權、鏈上資本市場、遊戲、去中心化社交,以及加密與 AI 的融合,也被視為值得長期押注的方向。
DAT 市場前景與洗牌預期
至於 DAT 市場的未來,多數 VC 認為其將長期存在,但無可避免會經歷一輪激烈的淘汰賽。Neoclassic Capital 聯合創辦人 Michael Bucella 預計,比特幣型 DAT 的資產淨值(NAV)溢價最終將壓縮至 1.03–1.07 倍之間,而以太幣型 DAT 則約為 1.1 倍,屆時 95% 的交易量將集中於少數領先產品。Hypersphere Ventures 創辦人 Jack Platts 則認為,真正的問題在於大部分 DAT 「何時」會轉為折價交易,以及屆時有多少能夠反彈。
Pantera Capital 的 Cosmo Jiang 預測,長遠來看,BTC、ETH、SOL 等主要資產類別中僅會各剩兩三個大型 DAT,而其他大市值資產可能只會保留一到兩個,規模較小的 DAT 最終將被整併。Arrington Capital 投資長 Ravi Kaza 則警告,本輪行情已催生大量「跟風型」DAT 策略,一旦市場進入下一輪下行周期,極有可能出現劇烈的市場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