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calendar 07/03 星期四

  • 17:06

    以太坊核心開發者成立社群基金會,是社群覺醒還是投機噱頭?

    加密圈浮浮沉沉,我們見過太多起伏,而往往透明的承諾只是口號,社區不過是被價格野心裹挾的棋子。 原文標題:《從以太坊基金會到社區基金會,社區究竟是目的還是手段?》 作者:深潮 TechFlow 7 月 1 日,法國戛納,正在舉辦的 EthCC 舞台上,以太坊開發者 Zak Cole 拋出一句頗具震撼力的宣言: "ETH to $10k isn’t a meme, it’s a requirement!” 翻譯過來大概是,ETH 漲到 1 萬美金不是一個 meme,而是一項要求。 話音剛落,他宣布成立 Ethereum Community Foundation(ECF),一個自稱以社區為本、誓將 ETH 推向新高的以太坊社區基金會。這個即將成立的組織名字,很容易讓人想到那個只有一詞之差,但更加官方的以太坊基金會(EF)。 隨後,Zak Cole 在演講中表示: 「我們說以太坊基金會(下稱 EF)不願說的話,做它們不願做的事。我們為 ETH 持有者提供服務,因為您值得擁有更好的。我們的北極星,我們的代幣 Ticker,是 ETH。」 掌聲與質疑同時在 X 平台上炸開,有人歡呼這是社區覺醒,有人冷嘲又一個投機噱頭。 以太坊,這個孕育 DeFi、NFT 和 Layer 2 創新的王者,正面臨價格低迷與 Solana 等對手的夾擊。 成立 11 年的以太坊基金會(EF),雖推動了以太坊 The Merge 和 Dencun 技術升級,卻也因高額支出和疏遠社區而飽受詬病。 此時高喊服務社區和 ETH 持有者,ECF 的口號的確逢時,但說和做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讓 ETH 沖上 1 萬美元,它具體計劃是什麼?與 EF 相比,它又帶來了哪些不同? 透明與賦權大旗 從現場演講內容來看,ECF 的目標清晰而激進:推高 ETH 價格、加速機構採用、賦權社區。 大方向上,首先它將通過資助高交易量項目(如現實資產代幣化)增加 ETH 銷毀,減少流通供應,力推 ETH 價格衝向 1 萬美元。 其次,ECF 計劃為銀行和企業提供簡易的以太坊集成方案,推廣以太坊作為全球結算層,吸引傳統金融入場。最後,它承諾通過 Ethereum Validator Association(EVA)和 coin voting 機制,讓驗證者和社區在協議開發和資助分配中擁有更多話語權。 具體策略上,ECF 的執行圍繞那些「不可變、無代幣」的項目展開。 它將優先資助鏈上金融衍生品、房地產代幣化等高 ETH 消耗應用,確保 EIP-1559 的銷毀機制發揮最大效應。 為吸引機構,ECF 計劃與監管機構合作,開發合規的鏈上解決方案,同時投資驗證者基礎設施,如質押工具和節點優化,增強網絡安全性。 此外,透明度是其核心賣點:所有資助決定通過社區投票,資金流動 100% 公開,力求與以太坊基金會(EF)的「黑箱操作」劃清界限。 如其不才,取而代之 《三國演義》中,劉備白帝城托孤,在彌留之際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是,如果我兒子不成才,你可以直接取而代之。 2025 年的以太坊,也站在這樣的歷史關口。以太坊基金會(EF)仿佛就像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劉禪;只是以太坊社區基金會(ECF)會是那個忠心耿耿的諸葛亮嗎? 上文那套組合拳下來,ECF 明顯打的就是官方的以太坊基金會——Zak Cole 的演講也抓住了 EF 的痛點:價格低迷、社區疏離、競爭失利。 以太坊基金會(EF)曾是以太坊的燈塔,然而,今年我們看到了更多關於它的負面討論,EF 也確實深陷內憂外患的泥潭,高額支出、決策集中和市場失利讓社區怨聲載道。 EF 2023 年支出高達 1.349 億美元,資助主網升級、零知識證明等項目,卻因透明度不足飽受批評。社區也質疑其 Ecosystem Support Program 缺乏資金分配細節和項目進展,決策權集中在少數管理層,與去中心化理念相悖。 2024 年,EF 研究員 Justin Drake 和 Dankrad Feist 因 EigenLayer 顧問爭議辭職,進一步暴露了利益衝突問題,X 平台上「EF 失控」的呼聲此起彼伏。 內部重組和裁員,進一步凸顯管理困境。 2024 年,以太坊主網收入大幅下降,Layer 2(如 Arbitrum、Optimism)分流交易量,EIP-1559 的 ETH 銷毀效果因主網活動減少而減弱。 ETH 價格在 2024-2025 年牛市中未能跑贏 Solana,後者在交易速度和低費用上占優,Binance Smart Chain 也分流了部分 DeFi 流量。 機構採用方面,EF 的中立立場讓以太坊在傳統金融的擴張中進展緩慢,遠不及 Solana 與企業的合作。 社區的失望,也為 ECF 今天的登場鋪平了道路。 連續創業的 Zak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ECF 能不能把 ETH 帶到一萬美金,核心還是看人。 只不過,Zak Cole 這位核心開發者的過往,卻如一柄雙刃劍,既為其雄心增添光環,也為 ECF 的公信力蒙上陰影。 他是圈內出了名的連續創業者,曾擔任多個項目聯合創始人的角色。只是這些連續創業的結果,似乎與他現在要賦權以太坊社區的口號背道而馳。 社區,往往是受傷害的接盤俠。 據 X 上知名爆料博主加密無畏透露,Zak 參與的幾個比較大的項目,市場表現都不太理想。比如 BTC L2 Corn,上線不久就已破發,同時空投策略也反撸了社區一波;而 2017 年其參與的遠古項目 ICON,代幣幾乎歸零。 (圖源:X 用戶 加密無畏 @cryptobraveHQ) 這裡面當然有整個加密市場不景氣、各類敘事和項目被證偽的環境問題,但你也很難相信,一個連續創業反覆重來的人,會在以太坊社區中注入持久的心血。 ECF 的「ETH to $10k」雄心,此時仍要打一個問號。 它的價格驅動策略,如資助高銷毀項目和機構採用計劃(如與銀行合作),或能短期推高 ETH 價值,卻也面臨著投機風險和中心化隱患。 畢竟你並不知道下一個加密項目,會不會是上一個 rug 的換皮。 加密圈浮浮沉沉,我們見過太多起伏,而往往透明的承諾只是口號,社區不過是被價格野心裹挾的棋子。 這次,會不一樣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深潮 TechFlow
  • 15:07

    北韓駭客正利用針對 Mac 電腦的惡意軟體攻擊加密貨幣公司

    北韓駭客正在利用針對 Apple 裝置的新型惡意軟體,鎖定加密貨幣公司進行網路攻擊。 根據網路安全公司 Sentinel Labs 週三發布的報告,攻擊者會在 Telegram 等通訊軟體冒充可信人士,然後透過視訊軟體 Google Meet 連結發出假的 Zoom 會議邀請,再傳送一個看似 Zoom 更新檔的檔案給受害者。一旦這個「更新檔」被執行,其中的惡意程式就會在 Mac 電腦上安裝一種名為「NimDoor」的惡意軟體,接著該軟體會針對加密貨幣錢包與瀏覽器密碼進行竊取。 雖然這種攻擊手法相對常見,但該惡意軟體是使用一種罕見的程式語言 Nim 編寫,這使得資安軟體更難偵測到它。研究人員表示: 「儘管這種攻擊的初步階段遵循北韓慣用的手法,利用社交工程、誘餌腳本和假更新檔,但在 macOS 系統上使用 Nim 編譯的執行檔是一項較為罕見的選擇。」 Nim 是一種相對新穎且不常見的程式語言,近來受到網路犯罪分子的歡迎,因為它可以在 Windows、Mac 和 Linux 上無需修改就能執行,這代表駭客只需撰寫一個惡意程式,就能在各平台運作。Nim 同時具備編譯速度快、能產生獨立可執行檔,以及難以被偵測等特性。 Mac 也會中毒 資安解決方案提供商 Huntress 曾在 6 月指出,類似的惡意軟體入侵與北韓支持的駭客組織「BlueNoroff」 有關。研究人員表示,這款惡意軟體引人注意的地方在於它能夠繞過 Apple 的記憶體防護機制,將惡意載荷成功注入系統中。 該惡意軟體被用於鍵盤側錄、螢幕錄影、剪貼簿擷取,並搭載一個名為 CryptoBot 的「全功能資訊竊取工具」,專門鎖定加密貨幣進行竊取。該資訊竊取程式會滲透瀏覽器的擴充應用程式,尋找加密錢包程式來竊取相關資料。 區塊鏈安全公司慢霧(SlowMist)也在社群平台上警告說,目前有一場大規模的惡意行動正在進行中,涉及數十個偽造的 Firefox 擴充功能,這些程式被設計用來竊取加密貨幣錢包憑證。 https://twitter.com/SlowMist_Team/status/1940608894101016619 Sentinel Labs 的研究人員總結指出,過去幾年來,macOS 已逐漸成為駭客的主要目標,尤其是那些技術高度成熟、由國家支持的駭客組織,破除了「Mac 不會中毒」的迷思。 資料來源
  • 13:32

    Ripple 申請美國銀行執照、聯準會主帳戶,與 Circle 競逐穩定幣監管先機

    瑞波幣(XRP)與 RLUSD 穩定幣背後的區塊鏈開發公司 Ripple Labs 跟隨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 的腳步,正在申請成為擁有銀行執照的機構。 Ripple 執行長 Brad Garlinghouse 週三在社群平台 X 上表示,該公司正在向美國貨幣監理署(OCC)申請國家銀行牌照,如果獲得批准,Ripple 將同時受到州層級與聯邦層級的監管。 Garlinghouse 補充說,Ripple 也透過子公司 Standard Custody 向聯準會申請了「主帳戶」(Master Account),這將使其能直接與聯準會往來,而不必透過中介機構。他表示: 「如今國會正著手制定明確的規範,銀行業也開始積極參與(與過去「Operation Chokepoint 2.0」時期的情況大不相同)。這項權限將使我們能直接在聯準會存放 RLUSD 的儲備,為 RLUSD 增添一層安全保障,強化其長遠的信任基礎。」 來源:Brad Garlinghouse 此消息傳出後,瑞波幣(XRP)出現明顯上漲,漲幅一度達到 2.5%。截至本文發布之前,瑞波幣交易價格為 2.26 美元。 第二大穩定幣 USDC 的發行公司 Circle 也在本週證實,他們已向 OCC 提交申請,欲成立一間名為「First National Digital Currency Bank」的全國信託銀行。若該銀行牌照獲批准,Circle 將能自主管理其 USDC 儲備,並為機構客戶提供加密資產託管服務。 這兩家公司的行動正值美國參議院近期通過一項名為《GENIUS Act》的穩定幣監管法案,該法為美元穩定幣的發行制定了標準,其中包括指定 OCC 為大型穩定幣發行人的監管機構。目前,唯一擁有國家銀行執照的加密公司為 Anchorage Digital。 資料來源
  • 12:32

    美中貿易關係回暖!美方解除對中晶片設計軟體出口限制,三大巨頭恢復技術供應

    根據外媒報導,在中美貿易磋商取得進展後,美國政府正式撤銷對中國晶片設計軟體(EDA)出口的限制,代表雙方緊張關係出現明顯緩解。 三大 EDA 軟體巨頭恢復對中技術支援 全球三大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供應商 Synopsys、Cadence 與 Siemens 均已收到美國商務部通知,表示自 5 月底實施的出口限制即日起解除。這意味著未來這些軟體對中國客戶的供應,將無需再經過特殊審批程序。 Cadence(總部位於加州聖荷西)透過電子郵件表示,美國商務部轄下的工業與安全局(BIS)已「撤銷先前施加的出口限制」。Synopsys(總部位於加州桑尼維爾)也在官網聲明指出,美方發來正式信函,確認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即刻生效解除」。 Siemens 同樣收到通知,據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報導,目前已恢復中國地區用戶對其軟體的存取權限。 三家公司均表示,正加快恢復對中國客戶的服務。Synopsys 在致員工信中指出,預計將於三個工作天內完成系統更新,以全面恢復支援。 美中達成貿易協議,結束 EDA 軟體對峙 此次政策轉變,源於上週中美雙方達成的一項貿易協議。中國商務部表示,根據協議,中方將依法審查出口管制項目,而美方則將相對應取消一系列對中限制措施。 這些出口限制最初是在美方對中國的高科技產業進行全面圍堵背景下出台的,包括暫停對中國出口乙烷、航空零件、核能設備及 EDA 設計工具。中國則在 4 月反制,宣布限制稀土與磁性材料出口,導致半導體、航太、軍工等全球供應鏈受到嚴重衝擊。 美方近期取消上述限制,表明雙方有意在高科技貿易議題上降溫,為進一步合作鋪路。 EDA 軟體對晶片設計至關重要 根據摩根士丹利今年 5 月發布的研究報告,Synopsys、Cadence 與 Siemens 三家公司合計占據中國 EDA 市場 82% 份額。EDA 軟體對於晶片設計的重要性,就像 CAD 軟體對於傳統工業設計一樣是核心工具,廣泛應用於手機、電腦、汽車等晶片開發,是半導體產業不可或缺的上游工具。 長期的出口限制若持續,將對中國本地晶片設計與自主研發能力造成重大障礙。此次恢復供應,對中國半導體生態系而言是一大喘息機會,也可能為後續的科技產業合作奠定新基礎。 此次解禁被視為中美高科技貿易回暖的重要指標,不僅有助於改善雙邊供應鏈穩定性,也顯示雙方在競爭之外仍存在妥協與協調的空間。隨著未來 EDA 工具與晶片設計技術持續演進,如何在國際合作與技術主權之間取得平衡,仍是全球科技政策的關鍵課題。
  • 12:18

    美證券業協會致信 SEC!反對濫發代幣化股票,強調透明監管必要性

    美國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SIFMA)本週致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加密貨幣工作小組,強烈呼籲拒絕數位資產公司以「不採取執法行動意見函(No-action relief)」或豁免方式推出「股權代幣化」產品,並主張 SEC 應採取更具透明度的公開程序。 SIFMA:重大政策不應草率處理 SIFMA 在信中指出,其會員對近期有關數位資產公司計畫透過無需執照的方式發行代幣化股票的報導「深感擔憂」,並明確表示: 「SIFMA 呼籲 SEC 拒絕這些公司的不執法與豁免請求,並建立公開的審議程序,使業界與公眾能就新型發行與交易模式等政策議題進行實質參與。」 SIFMA 強調,這些涉及股市結構轉變的政策議題「過於重要」,不應透過個別快速通過的行政手段來決定,而是應展開全面且公開的討論。 眾多平台涉足代幣化股權 包括 Coinbase、Kraken 等加密平台皆已表達欲推出股權代幣化服務的興趣,若 SEC 核准此類模式,這些平台將可提供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傳統股票交易,並與傳統券商正面競爭。Kraken 甚至已表明計劃在歐洲、拉丁美洲、非洲與亞洲推動此項業務。 除此之外,Robinhood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Vlad Tenev 也在本週宣布進軍「鏈上股票交易」,並表示該公司將在歐盟市場推出一系列私營企業的「股權代幣」,其中包括 OpenAI、Elon Musk 的 SpaceX,以及其他超過 200 間未上市公司。 SIFMA 指出,若 SEC 採取不執法或豁免方式處理這些提案,恐導致監管空白、投資人保障不足,並質疑這些業者是否應該受金融業監管機構(FINRA)規範、以及 SEC 如何監督未註冊主體。 參考來源
  • 11:56

    Peter Thiel 等科技富豪傳將成立新銀行,為加密業者與新創公司提供服務

    《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由軍事承包商 Anduril 共同創辦人 Palmer Luckey 領軍的一群科技富豪正準備成立一家美國新銀行,以填補矽谷銀行倒閉後所留下的市場空缺,為包括加密貨幣企業在內的新創公司提供服務。 知情人士透露,這家銀行將命名為「Erebor」(取自《魔戒》中的「孤山」),其背後支持者包含科技界知名投資人 Joe Lonsdale,他是創投公司 8VC 的創辦人,也是 Peter Thiel 的國防科技公司 Palantir 的共同創辦人。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Thiel 的創投基金 Founders Fund 也將成為投資人之一。 相關報導:《Palantir 共同創辦人 Joe Lonsdale 預測 AI Agent 可能將成為加密貨幣的重要買家》 Luckey 和 Lonsdale 是 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支持川普的重要金主,他們希望這家新銀行能承接過去由矽谷銀行主導的利基市場,成為高風險企業與加密貨幣業者的首選貸款機構——這些客戶通常被傳統銀行拒絕服務。 據報導,Erebor 已在美國申請國家銀行執照,以准許其作為銀行經營。本週公開的申請文件顯示,「該銀行將是一家全國性銀行......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傳統銀行產品以及虛擬貨幣相關產品和服務」。此外,預期穩定幣也將是 Erebor 業務的一大重點,申請文件指出,其致力於成為「在進行與促進穩定幣交易方面管理最完善的實體」。 相關報導:《矽谷向右轉:彼得·提爾、a16z 以及加密貨幣的政治野望》
  • 11:20

    去中心化不能只是口號!Vitalik:以太坊須堅守原則,否則將淪為時代的眼淚

    在法國坎城舉辦的以太坊社群大會(EthCC)上,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向台下的開發者與產業人士發出警訊。稱區塊鏈產業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去中心化不能再只是宣傳口號,而必須落實為使用者真正可感的保障。 去中心化的現實檢驗 Vitalik Buterin 呼籲所有開發者重新審視其項目的抗風險能力,並提出三項實用測試: 退出測試(Walk-away test):若背後團隊解散,使用者仍能安全持有資產嗎? 內部攻擊測試(Insider attack test):若有內部成員作惡,平台能否有效防範? 信任基礎測試(Trusted computing base):用戶究竟要信任多少行程碼與外部接口,才能確保資產安全? 他指出,當前許多 Layer 2 網路、DeFi 協議與所謂的「去中心化前端」實則暗藏後門,例如可以瞬間升級的管理權限、不安全的介面設計,極易遭到攻擊與操縱,與真正的去中心化相去甚遠。 讓使用者獲得自由 Vitalik Buterin 還延伸討論了隱私與數位身份議題,強調零知識證明(ZK)雖是隱私保護工具,但若與中心化登錄系統綁定,反而會洩露使用者完整交易紀錄。他主張,隱私應該是預設啟用的基礎功能,而非可有可無的附加選項。 他回顧了 1990 年代的自由網路精神,並引用數位人權倡議者 John Perry Barlow 的理念,提醒開發者思考「你正在建造的東西,是否真的讓使用者更自由?」。Vitalik Buterin 說道: 「每一個開發者都該問自己:我創造的產品,真的讓使用者獲得自由了嗎?」 去中心化社群正面臨「Suitcoiners」的侵蝕 Vitalik Buterin  也直指當前產業的一大斷層:來自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等傳統力量的大舉介入,逐步侵蝕 Cypherpunk 所珍視的隱私、抗審查、自由創新精神。這些以機構利益為優先的參與者,被許多加密社群戲稱為「Suitcoiners」(西裝幣人)。 這種張力導致加密世界逐漸分裂成兩派:一方致力於與主流結合與擴張規模,另一方則希望保住早期加密世界的反建制價值觀。 10 週年後的以太坊,要做出選擇 Vitalik Buterin 最後指出,隨著以太坊主網即將迎來上線 10 週年,這個開源生態系統若無法落實真正去中心化,終將步上 Web2 的後塵,淪為一個「時代性的泡沫」。 他強調,未來以太坊必須聚焦在打造具備抗審查、抗操控、可自主管理的架構,包含減少對單一團隊或代碼的信任、強化使用者自主控制資產與數據的能力: 「如果我們失去了這些原則,那麼以太坊終將變成一個曇花一現的世代技術,就像過去許多曾經閃耀卻終究消逝的事物一樣。」
  • 10:53

    彭博調查:川普家族近幾個月從加密貨幣投資中獲利至少 6.2 億美元

    根據彭博社的最新調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總資產仍維持在約 64 億美元,但其中與加密貨幣相關的部分如今估計已達 6.2 億美元。 這是彭博首次針對川普家族日益擴張的加密資產版圖獨立進行具體統計,當中包括川普推出的多款 NFT 收藏、去中心化金融項目 World Liberty Financial,以及多個迷因幣等。 彭博指出,川普家族自 World Liberty 的代幣銷售中獲利約 3.9 億美元(不包含川普家族持有的 WLFI,估值可能超 20 億美元),另從 1 月發行的官方迷因幣「Official Trump」中獲得約 1.5 億美元(不包括從本月開始解鎖的 8 億顆 TRUMP,總價值超過 70 億美元)。隨著這些項目持續發展,川普的加密資產還可能進一步增長。 此外,川普家族與合作夥伴還持有美國比特幣礦業公司(American Bitcoin)20% 的股份。該公司目前正準備透過與 Gryphon Digital Mining 合併上市。這是一項由比特幣礦企 Hut 8 與基礎設施商 America Data Centers 合作的計畫,目標是利用自挖礦得來的比特幣打造比特幣儲備。
  • 10:12

    首檔 Solana 現貨 ETF 首日成交量達 3,300 萬美元、灰度數位大盤基金轉型 ETF 遭喊卡

    Solana ETF 上市首日 根據彭博資深 ETF 分析師 Eric Balchunas 分享的數據,美國市場首檔具備質押功能的現貨 ETF 「REX-Osprey Solana + Staking ETF(SSK)」已於週三正式上市,首日成交量約為 3,300 萬美元,資產管理規模(AUM)則接近 100 萬美元。Eric Balchunas 表示,以新發行的 ETF 而言,這樣的表現已經相當不錯了,但仍然遠低於比特幣與以太幣 ETF。 https://twitter.com/EricBalchunas/status/1940516260875514325 Balchunas 預估,該基金在第二個交易日的資產規模有望增至 1,000 萬美元,反映市場對此新型 ETF 的初步熱度。 SSK 有別於一般 ETF  根據 Zombit 此前報導,昨日上市的 Solana ETF 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目前仍在審查的多數「質押型 ETF」不同。由 REX Shares 與 Osprey Funds 合作發行的這檔 ETF,是採用 C 型公司結構發行的 ETF,能夠避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常規審核程序,因此與「獲 SEC 批准的 ETF」仍有本質上的差異。這類架構雖可更快速推出,但不像傳統 ETF 會定期揭露每一項資產部位,且投資人需面臨雙重課稅。 SEC 暫緩灰度「數位大盤基金」轉型申請 雖然外界盛傳 SEC 正在研擬一套通用型 ETF 上市標準,以簡化掛牌程序,但該機構內部目前似乎仍未建立完整的上市標準。 根據此前報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原本已經批准了灰度「數位大盤基金」轉換為 ETF 的申請。然而,批准僅一天後,SEC 就決定暫緩該決議的實施。 根據週三寄送給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的信件,SEC 副秘書長 Matthew DeLesDernier 表示,儘管該基金已獲得 SEC 旗下交易與市場部門的初步批准,允許其開始交易,但 SEC 主體將進一步審查該項決策。 信中指出: 「依據第 431(e) 條規則,2025 年 7 月 1 日的命令將暫時中止,直到 SEC 主體另有命令為止。SEC 秘書處將就相關進展另行通知您。」 SEC 並未說明暫緩的具體原因,但 Balchunas 猜測,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可能想先制定一套「加密資產 ETP(交易型產品)」的通用上市規則,然後才會允許那些依據《1933 年證券法》申請的、涵蓋多種加密資產(像是 Solana、XRP、DOGE 等)的現貨 ETF 上市。
  • 09:27

    OpenAI 警告股權代幣未經授權,譴責 Robinhood 發幣誤導投資人

    人工智慧公司 OpenAI 昨日強烈譴責交易平台 Robinhood 在歐盟推出其「OpenAI 股權代幣」,指責該產品誤導投資人,並重申公司並未參與該項計畫,也不予認可。 OpenAI 週三在社群平台 X 上發布聲明指出: 「這些所謂的『OpenAI 代幣』並非 OpenAI 股權。我們未與 Robinhood 合作,也未參與該計畫,更未授權任何形式的股權轉讓。請投資人務必提高警覺。」 https://twitter.com/OpenAINewsroom/status/1940502391037874606 本週一,Robinhood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Vlad Tenev 宣布進軍「鏈上股票交易」,並表示該公司將在歐盟市場推出一系列私營企業的「股權代幣」,其中包括 OpenAI、Elon Musk 的 SpaceX,以及其他超過 200 間未上市公司。 根據此前報導,Vlad Tenev 同時還公布了其他產品更新,包括在美國市場推出永續合約交易、加密貨幣質押,以及基於 Arbitrum 建構的 Layer 2 區塊鏈網路。 Robinhood 在官網對其「股票代幣」產品進行了說明: 「Robinhood 股票代幣追蹤的是上市公司股票與 ETF 的價格,這些代幣是區塊鏈上的衍生品,讓用戶能以去中心化方式參與美股市場。購買股票代幣並不代表擁有實際股票,而是購買一份會隨股價變動的代幣合約。」 隨著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的關係越來越緊密,現實資產(RWA)代幣化已成為產業的主要發展重心,越來越多機構宣佈推出 RWA 產品。6 月 25 日,投資平台 Republic 也宣布將推出 OpenAI 與 Anthropic 等人工智慧公司的「股權代幣」,藉此為散戶提供原本難以接觸的投資機會。Republic 指出,這類代幣雖不賦予持有者股東權利,但其價格將直接對應公司實際股價,能讓投資人間接獲得這些企業的市場曝險。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