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oshiLabs 創辦人 Alena Vranova 近日在 Baltic Honeybadger 2025 大會上發出警告,直指全球比特幣與加密貨幣持有者正面臨日益嚴峻的人身安全風險,涉及綁架、暴力攻擊與勒索事件正急劇上升。
每週一起暴力事件
Alena Vranova 表示,這些暴力事件並非僅針對早期的比特幣大戶,即使受害者資產規模不大,也可能成為目標。
「全球每週至少有一名比特幣持有者被綁架、拷打、勒索,有時甚至遭到殺害。我們曾見過有人僅因 6,000 美元的加密貨幣遭綁架,也有人因價值 50,000 美元的加密貨幣而喪命。」
根據產業觀察,2025 年針對比特幣持有者的實體暴力攻擊數量,預計將翻倍超越歷史最糟紀錄。這促使投資人、開發者與高階管理層積極採取個人安全防護措施,包括匿名化資產持有資訊與提升居家安全防禦能力。
中心化資料外洩加劇風險
Alena Vranova 指出,來自中心化交易所與其他軟體服務商的資料外洩,為這類暴力犯罪提供了「名單」。由於這些平台依 KYC 規範蒐集敏感資訊,一旦外洩,犯罪分子便可鎖定受害者甚至其家人。例如,2025 年 5 月,Coinbase 就爆出資料外洩事件,部分用戶的住址與身份資訊遭洩。同年 6 月,Cybernews 發現多達 1,600 億筆用戶登入憑證在暗網流傳,涉及 Apple、Facebook、Google 等大型平台帳號。專家警告,這些外洩資料會加劇針對加密貨幣持有者的網路釣魚、社交工程、駭客入侵與身份盜竊等攻擊,進而引發更多針對性的詐騙與實體威脅。
Alena Vranova 透露,目前已知超過 8,000 萬名比特幣與加密貨幣用戶的身份資料流出,其中 220 萬筆包含家庭住址。這類攻擊與比特幣價格高度相關,通常在牛市期間出現高峰。
安全建議
業內人士建議,加密貨幣投資者應採取以下防護措施:
- 減少公開自身加密資產規模與持有資訊
- 分散資產存放於多種錢包與地點
- 使用強密碼與雙重驗證,降低駭客入侵風險
- 提升居家與個人出行安全警覺
Alena Vranova 強調,在加密貨幣市場持續發展的同時,投資人的人身安全議題不容忽視,「保護私鑰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生死攸關的現實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