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calendar 10/30 星期四

  • 18:54

    Bittensor 減半倒數,TAO 幣價表現堅挺,領先整體山寨幣市場

    去中心化人工智慧網路 Bittensor 將在 12 月迎來首次減半事件,其原生代幣 TAO 的價格表現似乎因市場預期而領先整個山寨幣市場。 Bittensor 是一個去中心化開放網路,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建立、訓練並使用 AI。建立在該網路上的專案被稱為子網(subnets),每個子網都是一個專注於特定 AI/ML 服務(例如文本生成、翻譯和數據儲存)的市場。Bittensor 上的礦工為這些子網貢獻運算能力,而驗證者則評估貢獻的品質並分配獎勵。 TAO 的代幣經濟模型是以比特幣為藍本設計的,因此,TAO 代幣大約每四年(依挖礦速度而定)會經歷一次減半事件。該網路的首次減半預計將於 12 月 10 日 進行。 直到 2024 年,比特幣通常遵循一種規律:每當經歷一次減半,區塊獎勵減少一半後,幣價就會在接下來的一到兩年內上漲並創下新高。然而,2024 年首次出現比特幣在減半之前就創下歷史新高的情況。 市場似乎正預期 TAO 將在首次減半前出現看漲行情。TAO 在過去 30 天內已上漲 50%,同時也是 10 月 10 日清算低點後反彈最強勁的山寨幣之一。 對 Bittensor 生態系統的影響 Bittensor 投資基金 Unsupervised Capital 的管理合夥人 Sami Kassab 於 10 月 14 日發表了他的減半論述,並預期 TAO 的強勢表現將持續。他表示: 「如果你回顧比特幣第一次減半的歷史,當時的氛圍幾乎一模一樣:悲觀者認為比特幣將陷入死亡螺旋,而樂觀者則相信系統會自行適應,因為激勵機制迫使它必須如此。」 然而,Bittensor 的減半可能會帶來一種比特幣從未面臨過的連鎖效應。Bittensor 的各個子網會根據它們對整個網路的貢獻程度來獲得 TAO 發放獎勵。表面上看,減半意味著礦工與驗證者可售出的 TAO 供應會減少,但這同時也代表每個子網之間的流動性會下降。 根據 Kassab 的說法,這種流動性緊縮將放大市場波動,而淨資金流的方向將對子網價格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可能帶來正面或負面的結果。他總結道: 「我們的看法是:子網的資金流即將轉為正向。而在減半之後這個波動更劇烈、流動性更緊縮的環境中,這將成為子網代幣的一股順風力量。」 子網的崛起 根據 TaoStats 的數據,Bittensor 的子網總市值目前達 12.8 億美元,約為 TAO 42.6 億美元市值的 30%,其中 Subnet 64(Chutes) 與 Subnet 62(Ridges) 是市值領先的兩大子網。自 8 月以來,隨著越來越多子網陸續上線,子網總體估值已上升近一倍。 值得關注的子網與 Bittensor 加速器 Yuma 由數位貨幣集團(Digital Currency Group,DCG)創辦人暨執行長 Barry Silbert 所領導,其目前參與了 14 個不同的子網,這些子網合計佔整體流通子網市值約 7,100 萬美元。 Yuma 的營運長 Greg Schvey 在接受《The Defiant》採訪時表示: 「機構正開始意識到 Bittensor 正如何迅速演變為全球 AI 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Schvey 補充說:「在 Yuma 資產管理公司,我們的目標是為 Bittensor 網路引入資本,以支持整個生態系統。透過提供這些傳統金融產品,我們能讓投資者獲得原本需要技術專業知識才能參與的機會。」 參考來源
  • 17:02

    金管會:虛擬資產衍生品視業者與需求漸進開放,穩定幣優先金融機構發行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週四邀請金管會就虛擬資產專法的制定進度進行專題報告。金管會指出,法案通過後將制定 8 個授權子法,涵蓋虛擬資產服務商(VASP)監管及穩定幣發行許可與管理。對於未來是否開放虛擬資產衍生性金融商品,金管會主委彭金隆答詢時表示,將依業者狀況、風控能力以及國際趨勢,視市場需求循序開放。 虛擬資產法案立法進程 金管會書面報告指出,我國虛擬資產服務商(VASP)納管分四階段,現已進入第三階段:採洗錢防制登記制管理,並對非法業者課以刑事責任。目前共有 9 家業者完成登記,得繼續經營虛擬資產相關業務。 第四階段為推動 VASP 專法立法管理,專法草案已於今年 6 月送行政院審查。該法案涵蓋三大監管重點:對 VASP 之管理(如 VASP 之許可規範、營運共通管理規範、虛擬資產上下架審查)、對穩定幣發行與管理,以及市場不公正交易之處理。 VASP 專法草案包括「穩定幣發行及管理」專章,由金管會與中央銀行共同研訂,其規定在我國境內發行穩定幣,應先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境外發行之穩定幣應取得主管機關同意,始得在我國 VASP 交易。境內穩定幣發行人應設置與維持十足之準備資產,必須進行定期查核及申報,繳存足額準備金。 金管會表示,專法通過後須擬訂 8 個授權子法(7 個涉及 VASP、1 個涉及穩定幣),金管會已開始研擬訂定中,其規範包括 VASP 設置標準、管理辦法、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內控制度處理準則、業務委外處理作業辦法、不法或顯屬異常交易管理辦法、同業公會業務管理規則、穩定幣發行許可及管理辦法。 有望開放虛擬資產衍生品? 國民黨立委林德福提到,有業者指出,目前台灣僅約 5% 的人口活躍於加密資產市場,明顯低於美國、韓國等加密發展較快的國家(約 10% 至 15%)。他詢問政府是否有意加快推動腳步,以縮短與國際市場的差距。彭金隆回應,金管會已依原定規畫送出專法草案,未來將以循序漸進、謹慎友好的態度推動市場發展。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則問及金管會將允許哪些機構發行穩定幣,彭金隆表示我國制度設計參考歐盟的加密資產市場法(MiCA),並未在法律上限縮發行主體範圍,不過考量監理審慎性,初期將優先由金融機構發行。 目前完成洗錢防制登記的 9 家業者皆為境內公司,針對尚無境外業者落地的情況,彭金隆表示主管機關已開放境外業者提出申請,專法亦訂有相關規範,未來將提供更明確、透明的申請與監管機制。 郭國文委員還指出,日本雖對虛擬資產訂有嚴格規範,但仍開放虛擬資產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他詢問金管會是否未來會開放相關產品。彭金隆表示專法保留了其他類型,即「經主管機關同意的虛擬資產業務」,會根據業者的經營狀況、風險控管能力以及國際發展趨勢,視需求進行調整、漸進開放。
  • 13:51

    川習會釋放中美緩和信號:未討論台灣議題、美方調降關稅、中方恢復大豆進口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三於韓國慶州舉行雙邊會晤,歷時約一小時四十分鐘。雙方討論內容涵蓋烏克蘭戰爭、貿易政策與科技限制等多項議題,會後川普形容此次會面「極為成功」,並稱雙方「在許多重要問題上達成了共識」。 共同和平解決烏俄戰爭 川普在搭乘「空軍一號」返回華盛頓途中向媒體表示,美中將「共同努力」推動烏克蘭戰爭的和平解決。他指出: 「烏克蘭問題是我們談得最久的議題之一,我們都會合作看看能否達成一些實質成果。雙方目前陷入僵局,但他(指習近平)會幫助我們,我們將一起努力。」 這是戰爭進入第四年以來,美中兩國首次公開表態願意在烏克蘭問題上合作。 未討論台灣議題 至於外界關注的台灣議題,川普則明確表示「台灣從未被提起,也沒有討論」。這一說法意味著原先市場擔憂的「以台灣議題換取經貿讓步」情境並未發生。此前有報導指出,白宮官員曾擔心川普可能調整美國對台政策表述,將「不支持台灣獨立」改為「反對台灣獨立」以換取貿易讓步。但最終該議題未列入會談議程。 經貿相關討論 在科技與半導體領域方面,川普強調他與習近平並未討論放寬對中國購買美國 Nvidia 高階 AI 晶片(Blackwell 系列)的出口限制。「我們沒有談論 Blackwell 晶片。」他說。此前市場曾因川普暗示將討論此議題導致 Nvidia 股價飆升,使該公司市值突破 5 兆美元。 而經貿方面是本次會談的核心成果之一。川普宣布,美國將把對中國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從 57% 下調至 47%,並同意將對中國製芬太尼產品的關稅由 20% 降至 10%。他形容此次會晤「令人驚艷」,甚至打了「12 分(滿分 10 分)」,並讚揚習近平是「一位領導強大的國家、極具遠見的領袖」。同時,中國承諾將恢復大量購買美國大豆及其他農產品,暫緩對稀土礦物的出口管制一年,為後續的貿易談判創造空間。 與此同時,美國農業部長 Brooke Rollins 稍早也在 X 上證實,中國已恢復採購美國大豆,首批訂單約 18 萬噸,將於 12 月與明年 1 月交付。她表示,這是「建立公平農業貿易體系的良好開端」。業界人士認為,中國此舉不僅是對美方釋出善意,也象徵雙邊貿易談判重新開啟。 此外,川普在記者會上宣布,他將於 2025 年 4 月親自訪問中國,而習近平也將於之後回訪美國,地點可能在佛羅里達或華盛頓。這項互訪安排被視為美中關係回暖的重要象徵。 參考來源
  • 13:08

    美比特幣現貨 ETF 結束連四日淨流入,12 檔合計外流 4.7 億美元

    根據 SoSoValue 的統計數據,美國比特幣現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週三錄得約 4.7 億美元的淨資金流出,扭轉了連續四個交易日的淨流入趨勢。 在 12 檔比特幣現貨 ETF 當中,沒有一檔呈現淨流入。流出金額最高的是富達(Fidelity)發行的 FBTC 基金,達 1.64 億美元,其次是方舟投資(Ark)與 21Shares 共同發行的 ARKB 基金,金額約 1.44 億美元。 美國比特幣現貨 ETF 的每日資金流量(來源:SoSoValue) 美國以太幣現貨 ETF 昨天也錄得約 8144 萬美元的淨流出,其中外流金額最高的是富達(Fidelity)發行的 FETH 基金,達 6949 萬美元。昨天唯一呈現淨流入的是貝萊德(BlackRock)發行的 ETHA 基金,金額約 2136 萬美元。 美國以太幣現貨 ETF 的每日資金流量(來源:SoSoValue) 於本週二上市的兩檔 Solana 現貨 ETF 則在昨天錄得 4794 萬美元的淨流入,其中「Bitwise Solana 質押 ETF」(BSOL)錄得 4654 萬美元淨流入;「灰度 Solana 信託基金」(GSOL)錄得 140 萬美元淨流入。 在其他幣種方面,同樣在本週上市的 Canary 萊特幣現貨 ETF(股票代碼為 LTCC)和 Canary HBAR 現貨 ETF(股票代碼為 HBR)分別錄得約 48.6 萬美元和 220 萬美元的淨流入。
  • 12:26

    微策略創辦人依然看漲!預測比特幣 2025 年底衝上 15 萬鎂,稱產業迎來「最強一年」

    微策略聯合創辦人 Michael Saylor 預測,比特幣價格將在 2025 年底前漲至 15 萬美元。 年底前上看 15 萬美元 Michael Saylor 週一於拉斯維加斯舉行的 Money 20/20 金融科技大會上接受 CNBC 採訪時表示: 「我認為過去這 12 個月,可能是整個產業歷史上最棒的 12 個月。」 他指出,美國監管環境正在出現根本轉向,其中包括: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正逐步接受代幣化證券; 美國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 支持穩定幣,以維護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 整體監管氛圍從敵視轉向包容。 Michael Saylor 表示: 「我們目前的預期是,到今年底,比特幣價格將達約 15 萬美元。這也是涵蓋我們公司與比特幣產業的分析師普遍共識。」 市場情緒低迷之際的看多預測 Michael Saylor 的看漲預測出現在加密資產價格普遍低迷之際。先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徵 100% 關稅,引發全球市場對宏觀經濟不穩的恐慌,導致加密市場大幅下挫。不過,多數分析師認為,這次 10 月的歷史性暴跌主要屬於短期技術性因素,不改長期上升趨勢。《The Kobeissi Letter》分析指出: 「我們對長期市場依然樂觀,並有信心美中最終將達成貿易協議。」 美中關係緩和 隨後幾週,美中官員紛紛緩和言辭,顯示雙方願意重啟談判、緩解貿易緊張,美國財政部長 Bessent 於週日宣布,美中雙方已達成「實質性貿易協議框架」,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於今日在韓國進行雙邊會晤。儘管具體細節未透露,但從釋出的資訊與記者會狀況來看,雙邊的交流似乎相當順利。 https://twitter.com/WhiteHouse/status/1983722591706870063 參考來源
  • 12:21

    幣安美國為上架 USD1 穩定幣辯護,否認與川普赦免趙長鵬有關

    幣安美國(Binance.US)反駁了一名美國參議員指控其存在政治偏袒的說法,為其近期上架由川普家族關聯公司 World Liberty Financial(WLFI)發行的美元穩定幣 USD1 的決定進行辯護。 週二,民主黨參議員 Chris Murphy 在社群媒體發文指控,幣安在美國總統川普赦免其創辦人趙長鵬後僅一週便開始宣傳與川普相關的加密貨幣 USD1,暗示其中可能涉及政治利益關係。他引用了幣安早前宣布上架 USD1 的推文並寫道: 「川普在赦免幣安擁有者(其罪名涉及一連串與恐怖主義與性犯罪資金相關的驚人指控)僅一週後,幣安就開始宣傳川普的加密貨幣。白宮如今是一座全年無休、24 小時不停運作的腐敗機器。」 來源:Chris Murphy 作為回應,幣安美國在 X 上表示 USD1 與 WLFI 目前已在美國超過 20 家交易所上架,包括 Coinbase、Robinhood 和 Kraken,且這兩項資產早在一段時間前就已經通過其內部上市委員會審核,是按照公司「正常業務流程」完成的。 幣安美國接著寫道: 「明確來說,這完全是 Binance.US 的商業決策,僅此而已。令人遺憾的是,連例行性的商業決策現在都被我們的民選官員不公平地政治化了。」 來源:幣安美國 USD1 是一種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由去中心化金融協議 WLFI 發行,其目前的規模在整個穩定幣市場中排行第六(市值約 29.7 億美元)。 川普及其家族長期因參與 WLFI 事務而遭到政敵批評,認為這構成利益衝突,尤其川普同時積極推廣美元穩定幣產業的發展。 川普上週對趙長鵬的赦免同樣引發強烈批評。民主黨眾議員 Maxine Waters 認為這是趙長鵬過去數月積極遊說川普及其家族的結果,同時「將數十億美元資金」導入 WLFI。 參考來源
  • 11:51

    Ondo 擴展代幣化美股至 BNB Chain,戰略重心從「開店面」轉向「打通路」

    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平台 Ondo 宣布,已將其代幣化金融產品拓展至 BNB Chain,讓該鏈的使用者能夠接觸超過 100 檔美國股票與交易型基金(ETF)。 Ondo 宣布擴展至 BNB Chain Ondo 週三在聲明中指出: 「這項整合為擁有 340 萬日活躍用戶、並具龐大 DeFi 生態的 BNB Chain,帶來超過百檔代幣化美股與 ETF 的存取管道,並獲得 PancakeSwap 等主流生態項目的支持。」 PancakeSwap 是 BNB Chain 上最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將成為用戶交易這些代幣化美股與 ETF 的主要平台。目前用戶已可在 PancakeSwap 搜尋到 Ondo 發行的代幣化股票。 Ondo 表示,其使命之一是透過區塊鏈技術讓全球用戶——特別是亞洲與拉丁美洲那些無法透過當地券商接觸美國市場的投資人——能夠以代幣形式投資美股與 ETF,實現金融普惠化。 Ondo 專注「打通路」而非「開店面」 Ondo Global Markets 於兩個月前在便已於以太坊(Ethereum) 上推出代幣化美股與 ETF 服務,當前已累積超過 3.5 億美元的鎖倉價值(TVL),並促成近 6.7 億美元的鏈上交易量。根據 RWA.xyz 數據,自 2021 年 7 月成立以來,Ondo 已成為全球最大的 RWA 代幣化平台之一,截至目前已將 18 億美元 的現實資產上鏈,目前約有 28,370 位投資人持有 Ondo 代幣化的金融產品。 不過,Ondo Global Markets 的增長自九月底開始便陷入瓶頸,因此這次擴展至 BNB Chain 可以理解為打通更多銷售渠道,讓產品能夠接觸到更多潛在投資人。 值得一提的是,Ondo 今年初曾宣布將推出自己的 RWA 公鏈,但從現在的發展來看,團隊的發展重心似乎更著重於現有的區塊鏈網路,讓產品直接面向各個生態的用戶,而非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從零到有自己打造一個生態系統,這或許是團隊在權衡利弊後所做出的最佳選擇。
  • 11:29

    誓言捍衛數位自由!TG 創辦人推出去中心化 AI 網路 Cocoon,貢獻 GPU 可獲 TON 獎勵

    Telegram 聯合創辦人 Pavel Durov 近日宣布,將在 The Open Network(TON) 區塊鏈上推出一個全新的去中心化人工智慧(AI)網路,名為 Confidential Compute Open Network(Cocoon)。 去中心化 AI 網路 Cocoon Pavel Durov 於阿布達比舉行的 Blockchain Life 2025 大會披露此計畫。Pavel Durov  表示 Cocoon 的目標是讓使用者在不必將數據隱私交給中心化 AI 服務提供商的前提下,也能使用 AI 驅動的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4sImzzWuc 根據 Pavel Durov 的說法,使用者可以將自己的 GPU(圖形處理器)運算能力提供給 Cocoon 網路,以此換取 TON 區塊鏈的原生代幣 Toncoin(TON)。Pavel Durov 在演講中指出,打造去中心化 AI 的初衷在於守護人類的數位自由: 「為什麼我們要以這樣的方式,而不是採用更方便的中心化做法?這很重要,朋友們,因為這個世界正朝著一個奇怪的方向發展。在過去 20 年裡,我們正在逐漸失去我們的數位自由。」 去中心化 AI:為隱私與自由而生 去中心化人工智慧的概念近年來在 AI 與區塊鏈開發者之間引發熱烈討論。其核心訴求在於:中心化 AI 模型往往存在數據隱私風險,並可能被平台方暗中修改演算法,進而在用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扭曲關鍵資訊或進行內容審查。 多位加密貨幣產業與 Web3 專家也指出,中心化 AI 系統將大量使用者資料儲存在單一伺服器中,這使得這些資料成為駭客攻擊與數據洩漏的高風險目標。去中心化安全協議 Naoris 的首席策略長 David Holtzman 向媒體表示: 「中心化 AI 儲存龐大的用戶資料,使其成為駭客的天然目標。」 此外,若 AI 服務提供者在背後修改模型或篩選數據,便可能影響輿論、操控公共資訊流向。區塊鏈技術則可透過去中心化帳本(ledger)驗證資料的來源與所有權鏈,確保 AI 所生成的資料不可竄改、可追溯,並在鏈上留下可驗證的數位紀錄。 參考來源
  • 10:43

    微策略市值三個月內蒸發 180 億美元!10x Research:本週或迎反彈契機

    全球比特幣持倉最多的上市公司微策略長期以來被視為「槓桿版比特幣投資標的」。然而,隨著市場熱情退潮、該公司股票相對資產淨值的比率(mNAV)也大幅下滑,近月來市值已蒸發近 180 億美元。 10x Research 分析師 Markus Thielen 在最新報告中指出,這一波下跌或將接近尾聲,多項潛在催化因素可能最快於本週扭轉頹勢。他過去曾對該股持悲觀看法,這次則轉為看多。Markus Thielen 在報告中寫道: 「以當前股價來看,淨資產溢價已幾乎消失、波動性趨升,加上潛在的催化劑——強勁的第三季財報與重新被納入 S&P 500 指數的預期——我們認為微策略在此價位具吸引力,甚至可能比比特幣本身更具投資價值。」 由於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會後的鷹派發言,MSTR 股價今晨再度收跌 3.26%,跌至約 275 美元,市值僅略高於其持有比特幣的帳面價值。這與 2024 年底形成鮮明對比——當時投機性溢價曾推高股價,遠超其基本面估值。 Markus Thielen 指出,自 7 月以來股價下跌 40%,市場情緒「已被徹底洗淨」,散戶興趣低迷。不過,他認為週四發布的財報可能成為轉折點。分析預期,微策略將因比特幣持倉的市值上升而錄得約 36 億美元的帳面利得。這項獲利可能重新點燃市場對該公司於 12 月被納入標普 500 指數(S&P 500) 的猜測,Thielen 目前將這一機率評估為 60% 至 70%。 若最終成功納入,Markus MSTR 股價將受益於被動與主動基金的資金流入,規模可能高達 280 億美元,類似 Coinbase(COIN)與 Robinhood(HOOD)在被納入標普後出現的強勁漲勢。Markus Thielen 在報告最後寫道: 「市場的投降總是讓人感覺像是結束,但往往悄悄地標誌著新一輪起點。」 參考來源
  • 10:11

    MetaMask 母公司 Consensys 傳將赴美上市,聘請摩根大通與高盛主導 IPO

    以太坊(Ethereum)基礎設施開發商、知名加密錢包 MetaMask 的母公司 Consensys 傳出計畫公開上市(IPO),並已聘請摩根大通與高盛擔任主承銷商。若消息屬實,這將成為迄今最具指標性的區塊鏈基礎設施開發公司上市案例之一。 Consensys 正在推進上市計畫? 外媒《Axios》於今晨率先披露此消息,而《CoinDesk》則引述 Consensys 發言人回應稱,公司目前沒有任何公告,並強調「Consensys 將不斷尋找擴大其影響力的機會」。 Consensys 由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Joseph Lubin 於 2014 年創立,長年專注於開發以太坊生態的工具、應用與基礎設施。其最知名的產品是數位錢包 MetaMask,該錢包擁有全球數千萬用戶,可用於儲存加密資產、管理代幣、並直接連接去中心化應用。 除 MetaMask 外,Consensys 也是以太坊節點服務 Infura 的主要開發方,並孵化了二層擴容網路 Linea,致力於降低以太坊交易成本、提升處理速度。該公司同時還支持以太坊儲備公司 SharpLink,後者本週宣布將把價值 2 億美元的資產部署至鏈上收益策略,其中部分將在 Linea 網路上運作。 自美國總統川普重新上任後,華府對數位資產產業的政策轉趨友善,使市場對區塊鏈與加密基礎設施公司投資意願顯著提升。Consensys 若順利上市,將加入今年數家成功登上美國資本市場的加密企業行列,包括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CRCL)、加密交易所 Gemini(GEMI) 與交易平台 Bullish(BLSH) 等。這些公司在過去數年因監管不明與市場波動而延後上市計畫,如今在投資氛圍回暖與監管清晰化後,紛紛重啟資本市場布局。 MetaMask 持續推出新產品 MetaMask 近期亦頻頻登上新聞版面。Lubin 上月表示,MetaMask 將在不久後推出社群期待已久的 MASK 原生代幣,為錢包生態引入更多用戶參與機制。本月初,MetaMask 又宣布將上線永續合約交易與獎勵系統,並預告即將與預測市場平台 Polymarket 合作推出新功能。 MetaMask 在公告中指出,這些新產品與代幣發行「是公司整體策略的一部分,旨在為使用者開啟更多互動與參與途徑」。外界普遍認為,Consensys 此舉有助於鞏固其作為以太坊生態關鍵入口的地位,並在未來 IPO 評價中提供更強的成長故事。
  • 09:46

    鮑威爾放鷹!12 月降息「絕非板上釘釘」,市場過度樂觀恐落空

    美國聯準會週三宣布再度降息 1 碼(25 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 3.75% 至 4%,符合市場預期。然而,主席鮑威爾在會後記者會上明確表示,12 月是否繼續降息「絕非板上釘釘,離定案還遠得很」,市場對連續降息的樂觀押注恐將落空。 內部分歧浮現 鮑威爾指出,本次決策委員會內部「意見分歧強烈」。會議以 10 比 2 的票數通過降息,其中新任理事 Stephen Miran 主張應更大幅降息,而堪薩斯聯準銀行總裁 Jeffrey Schmid 則反對降息,主張暫緩觀望。鮑威爾強調:「有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應該先等一個週期再行動。」 這番表態明顯與市場預期相左,讓投資人對 12 月政策走向感到不確定。道瓊指數週三收跌 74 點,S&P 500 幾乎持平,納斯達克則小漲 0.6%,雖創歷史收盤新高,但市場情緒明顯趨於謹慎。 政府關門導致資料斷流 目前美國聯邦政府持續關門,導致官方經濟數據暫停發布,聯準會面臨「數據黑箱」。鮑威爾表示,Fed 將轉而依賴私人部門與民間調查等替代資訊:「我們仍能獲得部分通膨與經濟活動數據,也有地區聯準銀行的 Beige Book,但無法像以往那樣細緻掌握全貌。」 他補充,若經濟出現顯著變化,聯準會仍能「從其他管道察覺」,但這樣的高不確定性勢必影響 12 月會議的判斷。  勞動力市場轉弱 在缺乏官方統計的情況下,鮑威爾引用「可得證據」指出,美國勞動市場明顯降溫。他表示:「裁員與聘僱活動皆維持低位,企業與家庭對就業前景的信心正在下降。」 8 月非農新增就業僅 2.2 萬人,失業率升至 4.3%;私部門 9 月反而減少 3.2 萬職位。鮑威爾特別指出,聯準會正「非常仔細地關注」大型企業的裁員潮——包括 Amazon 裁員 1.4 萬人、Paramount 裁 1,000 人、UPS 計畫裁減 4.8 萬名員工,Target 亦將削減 1,800 個企業職位。分析人士認為,AI 自動化投資與企業成本重整是此次裁員的主要誘因之一。 通膨已接近目標 鮑威爾指出,若排除前任政府關稅的影響,美國通膨「距離 2% 目標並不遠」。他表示,核心 PCE 物價指數中約有 0.5 至 0.6 個百分點源於關稅推升,扣除後實際核心通膨約 2.3% 至 2.4%。 他強調,關稅造成的物價上漲應屬「一次性衝擊」,不會持續惡化。9 月 CPI 年增 3%,月增 0.3%,均低於市場預期,顯示物價壓力逐步緩和。 經濟增長仍穩健 在通膨回落的同時,美國經濟成長仍強於預期。鮑威爾指出,關門前數據顯示第二季 GDP 成長 3.8%,高於市場預估 3.3%,主因為消費支出持續旺盛。不過他也警告,政府關門將「短期拖累經濟」,國會預算處(CBO)估計,關門若延長,可能導致第四季 GDP 減少 1 至 2 個百分點,經濟損失達 70 億至 140 億美元。 市場的過度樂觀須修正 鮑威爾的談話等同於對金融市場潑冷水。過去數週,投資人押注聯準會將連續第三次降息,惟鮑威爾明確指出「尚未作出任何決定」。他強調,決策者仍在平衡「支撐就業與遏制通膨」的兩難:一方主張加速降息刺激經濟,另一方則認為應保持高利率以防物價反彈。 綜觀當前局勢,聯準會雖承認通膨回落與勞動市場降溫,但仍不願過早轉向寬鬆。未來政策將取決於停擺解除後的最新經濟數據與全球需求變化。分析人士認為,市場短線須調整對「連續降息」的過度樂觀預期。 參考來源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